校园枪击案背后美国还有多少“孤独杀手”

2012年12月17日01:08  环球时报

  美国还有多少“孤独杀手”

  丁  刚

  我的电脑里至今存有在纽敦附近拍摄的照片:一条几乎完全被红色秋叶遮蔽的小路蜿蜒伸向前方。2001年10月的一个午后,我驾车驶过纽敦,“宁静”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。如果不是因为20岁的亚当·兰萨的“惊人之举”,很难想象还会有什么原因,让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镇进入中国、乃至于整个世界的视线。

  有关介绍将纽敦的民风称作“喜爱田园生活”、“热爱家庭”。这个大约只有2.8万居民的小城,在过去10年中只发生过一起自杀案,其所在的丹伯里市是全美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。纽敦的人口中大约50%为罗马天主教徒,34%为新教徒,可以说,这是一个传统的、培育并体现着美国精神的小镇。

  然而,纽敦从此还会有那样的宁静吗?每一位走过小城的人,恐怕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几天前的那100多声枪响,担心在某个街角会闪出一个像兰萨那样的杀手……11年前我从纽敦路过,只感到了宁静;11年后从纽敦枪击事件中,所有人都感到宁静下的恐惧。

  美国有专家将类似杀手称作是“孤独的狼”,意指这类人很难融入社会,有极强报复社会的仇恨心理。先前在美国发生的同类枪击案,缘由虽不同,但凶手也都有着孤僻的共同点,他们很难与同事或同学相处。兰萨也一直饱受人格障碍的困扰。

  每一个社会里都会有性格怪异的精神不正常者,也都会有因种种原因仇视社会、进而试图采取极端方式报复社会的“孤独者”。不让这些人拥有枪支,有助于减少恶性枪击案的发生,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自己、对这个社会的极端看法。他们即使是没有了枪,也同样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去报复社会。

  因此,检讨纽敦枪击事件,既应从枪支管理的角度去看,更应从兰萨一类人的心灵变化去探视。早就有美国专家调查发现,越有孤独感的人,越易于感到恐惧。而较之于其他文化,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石上的美国文化中的恐惧因素其实更强烈。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,则加剧了个体美国人的内向与恐惧。

  以往纽敦田园般的宁静生活,更多是靠邻里互信与宗教信仰支撑的。而兰萨那样二十来岁的美国青年,与一直生活在小镇上的父辈祖辈的最大差别,可能就在于对宗教信仰的坚定与对社区邻里信任感的不同。其实从其他一些事情上我们也发现:今天的美国,由于年轻一代与传统社会渐行渐远,加之道德与信仰的弱化,宁静的基础开始被一点点瓦解。

  20岁的兰萨为什么会成为“孤独的狼”?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对此案展开全面调查,希望随后能逐渐透露出一些有利于了解兰萨心理的信息。这或许也会助于我们解读,构筑在这一代美国人传统精神基础上的宁静,还会不会像以往那样稳定?相对于枪支管理,也许这是一个更加关系到美国前景的严肃问题。▲(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)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美国小学枪击案至少28人死 多数是儿童
  • 体育CBA-马布里43分北京胜广厦 广东胜八一
  • 娱乐霍启刚连发微博斥假新闻:对晶晶不公平
  • 财经北大教授就三聚氰胺无害言论致歉
  • 科技迅雷CEO邹胜龙自述:迅雷十年反思
  • 博客大雪后雾霭笼罩北京城 赵子琪辣妈写真
  • 读书真实战斗力:朝鲜军事实力大公开(组图)
  • 教育丈母娘的看人眼光或是素质教育的眼光?
  • 育儿富商借试管生8胞胎:5子超生或罚千万